11月1日至11月2日,由安徽省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,安徽环球文旅集团承办的2025年合肥科普游活动收官之旅走进南京。来自合肥的40组亲子家庭先后探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,在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实践中,对话千年天文智慧,触摸前沿航空科技,为全年科普游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
清晨的紫金山薄雾氤氲,坐落于此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更显静谧庄重。作为我国自主建立的首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,这座“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”,承载着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千年梦想。
在古天文仪器区,讲解员生动解读了天球仪、浑仪、简仪的科学原理,“这台青铜铸就的‘古代天文望远镜’,可通过三重环圈测量天体的赤道、黄道和地平坐标,体现了古人的卓越智慧。”孩子们围拢在四龙托举的浑仪旁,认真聆听记录。

陨石博物馆内,20余件形态各异、来源不同的“天外来客”引发全场好奇。“这是46亿年前形成的陨石,摸上去比普通石头更凉。”在讲解员引导下,孩子们轻轻触摸陨石表面,感受宇宙光阴的印记。家长李女士感慨:“平时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,今天变成了可触摸的体验,这种认知升级很难得。”

在天文台“大台”,现代天文学的魅力同样令人震撼。60厘米反光望远镜矗立在圆形穹顶下,讲解员讲述了其可观测恒星和太阳系天体的原理。随后,研学团队参观了天文历史陈列馆,从古代天文学成就到近代天文事业发展,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科技进步的磅礴力量。

午后,研学团队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,御风园中歼-8、长征四号等国之重器瞬间点燃大家热情。航模表演现场,各式航模飞机直冲云霄、表演特技,孩子们欢呼声不断。南航学子介绍,每一个飞行动作都融合了空气动力学与工程技术的精妙应用。这也让大家对航模背后的科学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,激起对飞行的无限憧憬。

此次科普之旅还将聆听升级为互动、观摩深化为体验。在航模制作环节,家长与孩子在南航学子的指导下分工协作,那专注的神情不亚于专业工程师。11岁的李逸坤在母亲的协助下调整零件位置,经过反复调试,他的“小雄鹰”终于完成组装。当看到亲手制作的航模成功飞行,他激动地跳起来:“原来我也能造出会飞的飞机!”

活动期间,研学团队还与南航学子面对面交流,让科学梦想有了具象化的参照。学子们以朴实的语言分享学习成长经历、科研探索感悟,解答孩子们关于飞行、宇宙与未来的疑问。家长们纷纷表示: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分享,为孩子树立了清晰的奋斗目标。”

作为2025年合肥科普游活动的收官之作,此次南京之行以跨地域研学实践为载体,将深奥的天文知识与前沿航空航天技术转化为直观有趣的科普体验,有效弥补了课堂教育短板。“我们希望搭建课堂之外的科普平台,既传承古代科技智慧,又展现现代国防科技实力,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。”该项目负责人朱丽说。

2025年合肥科普游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,成功举办28期,主题涵盖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、低空飞行、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,足迹遍布市内外多个科普教育基地、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,社会反响热烈。系列活动始终坚持公益性与科普性,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,已成为合肥市颇具影响力的品牌科普活动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激发青少年创新精神注入强劲动力。
(图片:朱文文 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