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防洪堤到会客厅——安徽蚌埠“靓淮河”工程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
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2025-04-16 15:42:47

春日的淮河蚌埠段,百年铁桥与花海相映成趣,来自美国的教授Marc举着手机频频拍摄。“这里的蜕变令人惊叹!”这位在蚌埠生活了五年的“洋女婿”感慨。作为“靓淮河”工程的见证者,他的赞叹折射出这座皖北城市从“跨河”到“拥河”的精彩转变。

依水而兴的蚌埠,承载着大禹治水的千年传说,也曾在发展与保护的博弈中经历阵痛。2022年启动的“靓淮河”工程,以“一川清、两滩靓、三脉通、十景红”为蓝图,通过河道疏浚、生态修复、景观营造等综合治理,将昔日“脏乱差”的河岸带打造成26公里的城市会客厅。数据显示,工程实施后,泄洪能力提升30%,2024年应对淮河1号洪水时,过境时间缩短近9天,实现防洪保安与生态效益双赢。

“我们不仅筑起‘超级堤防’,也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活力纽带。”项目运营负责人丁干介绍,工程创新利用460万方河道弃土,建成15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,涵盖足球、网球、沙滩排球等多元场地,日均接待健身市民超万人次。沿河分布的10主题景观,巧妙融合大禹文化、铁路记忆等历史文脉,形成“步步见历史、处处有故事”的文化长廊。

这条生态廊道正成为撬动文旅经济发展的强力支点。2024年,蚌埠市接待游客突破5815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442.97亿元,同比增长均超5%。依托“河湖亲水圈”,当地串联起龙子湖、涂山等景区,推出“春季赏花”“夏季亲水”“秋季登高”“冬季养生”四季产品体系。即将启幕的首届大禹文化节包含治水精神研讨会、非遗市集等18项活动,将以文化IP赋能旅游消费。

“靓淮河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,也是发展格局。”蚌埠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“生态+体育+文化”的叠加效应,昔日的“背水面”已转型为城市新地标。沿河布局的文创产业园、特色餐饮街区,吸引尚禹建设等50余家企业入驻,年接待考察团超600批次。

暮色中的淮河两岸,霓虹勾勒出桥梁的轮廓,健身步道上人影绰约。从防洪减灾到生态修复,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升级,一条母亲河的涅槃重生,正书写着新时代“城河共生”的生动答卷。随着第三届文旅美食季的临近,融合了美食元素的夜经济带即将点亮,这座“淮河明珠”的城市故事,正在绿水青山间续写新的篇章。

(蚌埠市委宣传部 供图)

打开APP阅读全文
相关新闻
×
前往APP查看全文,体验更佳!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