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家博物馆(以下简称“国博”)地处天安门广场政治核心区,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,拥有140余万件藏品,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徐涛,作为国博安全保卫部主任,一名共产党员,已经守护这座艺术殿堂30余年。“1983年到国博参加工作,2018年开始担任安保部主任。”徐涛说,自己的工作可以用“如履薄冰”来形容,既要利用科技防范,同时必须做好人防。“目前,安全保卫部、安保公司、驻馆武警中队、国博消防站共有900多名人员参与国博的安保工作。”
1月23日,国博发布闭馆公告,进入疫情防控阶段。徐涛作为安保部负责人,主动冲在抗疫第一线。从除夕至4月30日发布开馆公告,他累计40天24小时值班。
在值班期间,徐涛按照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,积极参与《中国国家博物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》《疫情期间开馆指南》等文件的制定,并迅速拟定出部门工作方案,构建出国博上下一致的联管联防制度。从值班员工的通勤,到来馆人员的登记审批,再到恢复开放后的观众入馆安保,事无巨细,他都一一考虑在内。
为了动态掌握所有人员每日健康信息,徐涛每天负责统计部门职工、家庭成员健康和社区疫情、在京(离京)等详细情况,以及单位外包保安服务公司的人员情况、健康情况、防控措施,加强对驻馆武警中队和消防站人员的每日健康监管,确保掌握所有人员每日健康信息。“对全部门人员情况,我必须做到了如指掌,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。”
对于疫情期间来馆人员,徐涛带领部门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:把好疫情防控关口,对馆外围重点部位落实保安人员值守;在外围北门、西南门设立24小时查验岗,对备案表上没有备案的人员坚决不予放行;把南门设为进入馆内的专用进出口,依据备案表进行再次核验,并对人员进行体温再次核查,符合要求后,才能登记入馆。
4月30日,北京市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,国博也发布了五一对外开放公告。徐涛又是连续3天没回家,检查观众通道外围栅栏,确定观众须知摆放位置,查看一线保安人员自我防护措施是否到位,开展突发事件处置演练,确保人员培训无遗漏。“装运封闭式消毒通道设备的车辆进入北京市中心有困难,我们又联系各方协调,终于在开馆前3天的凌晨完成了安装。”徐涛指着观众通过的消毒通道说,“安装这台设备为的就是给观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放心的参观环境。”
5月1日当天,在他带领下,安保部40余人及保安人员,6时30分便到岗到位,为开馆作最后准备工作。
目前,游客进入国博需要经过重重“考验”,而一层层烦琐的检查背后,正是徐涛等安保部人员付出的大量心血。
每天晚上,徐涛还会参与清馆工作。“清馆工作不能有任何差池。绝对不能让外来人员滞留馆内。”偌大的博物馆,他和同事沿着不同的线路走一遍,看看是否还有观众,严格核对加班工作人员的信息。
不仅在工作上认真,徐涛对部门员工也非常上心。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盛满了点心和糖果的果盘,这是为部门员工准备的“小零食”。疫情防控期间,他还积极协调食堂为24小时值守的值班人员准备了速冻水饺、方便面等作为宵夜。“不少员工要在外边执勤,每到夏天我们都会备一些冰矿泉水,分发给一线职工降温。”
“徐主任不仅在工作上是我们的榜样,还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。疫情防控期间,有春节提前回家过年人员滞留在外地,他主动打电话了解当地情况,做好心理疏导;有派遣职工疫情期间生活出现困难,他还及时为困难同志申报困难补助。这样的事情特别多。”安全保卫部综合科科长刘玲说。
6月中旬,北京疫情突然反弹,徐涛又第一时间对全部工作人员进行了摸排,并打电话安慰去过新发地的员工,疏解其心理压力。
疫情不退,防控不停。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默默奉献,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,徐涛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在重大疫情挑战面前,带领部门同事构筑出一道疫情防控防火墙,用自己的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。